gateio快讯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 重点领域混改深度推进
来源: gate.io官网 阅读量:4379随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国资委最新通报显示:截至3月底,央企混改比例达78.6%,重点领域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一成果的取得,标志着我国国企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值得关注的是,军工、电网、铁路等关键领域的混改方案陆续落地,这些领域的改革对于提升我国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联通与腾讯设立云业务合资公司,这一合作将整合双方在通信和互联网领域的优势资源,共同开拓云业务市场。国家电网引入社保基金,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支持。这些案例引发了市场的强烈关注,也为其他国有企业的混改提供了借鉴。
在深圳前海,由招商局集团主导的“综合改革试验”正在创造多个全国第一。首家央企控股的民营AMC公司获批成立,这将有助于盘活国有企业的不良资产,提高资产运营效率。首单基础设施REITs跨粤港澳大湾区发行,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招商局资本负责人透露,正在筹备规模超500亿元的“双循环产业基金”,重点投向卡脖子技术领域。这一举措将有助于提升我国在关键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打破国外技术封锁。
资本市场成为了国企改革的重要战场。中国移动宣布将子公司“咪咕文化”分拆至科创板上市,估值或超300亿元。这将为咪咕文化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和市场资源,同时也有助于提升中国移动的整体市值。南方航空通过定向增发引入春秋航空作为战略投资者,双方计划共建低成本航空联盟。这将有助于优化航空市场的资源配置,提高航空企业的运营效率。统计显示,2025年一季度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方案数量同比增加65%。股权激励方案的实施将有助于激发企业管理层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企业的发展。
改革红利逐步显现。宝武钢铁通过“一企一策”改革,人均劳效提升至1500吨/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一改革措施根据宝武钢铁不同部门和业务的特点,制定了个性化的改革方案,充分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东北某老工业基地的装备制造集团,通过“揭榜挂帅”机制,三年内实现数控机床精度从微米级向纳米级跨越。这一机制鼓励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科研人员参与技术攻关,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然而,审计署报告也指出,部分企业存在“混而不改”现象,公司章程与实际治理存在“两张皮”。这说明在国企改革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企业需要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确保改革措施的落实到位。同时,政府也需要加强对国有企业改革的监督和指导,推动国企改革不断深入。